不同的人群拥有不同的免疫能力,对新冠病毒的反应也不同。
人体免疫系统由一系列部件组成:大的有免疫器官,比如淋巴和脾脏等;中间的是免疫细胞,比如淋巴B细胞和T细胞等;小的是各种抗体及其他免疫活性物质。三者相互联系,彼此依存。抗体来自免疫细胞,免疫细胞来自免疫器官,共同构成了防御外来病原体的立体屏障。战斗在第一线直接执行绞杀病毒任务的主要是免疫活性物质,包括各种抗体,此外还有大量其他蛋白质,比如淋巴因子、干扰素、溶菌酶等,其中尤以抗体的功能最为直接和强大。
抗体是一种蛋白质,但是它有一个重要特征,就是与抗原的结合能力。所谓抗原,就是进入人体的一些外源性物质,比如细菌和病毒等,都是抗原,都会在机体内引发免疫反应。免疫反应的主要过程,就是由抗原激发免疫细胞产生抗体,然后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,进而对抗原加以消灭和清除,确保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健康。
这里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,那就是抗原的类型和数量几乎无穷大,那么,机体该如何产生足够多不同的抗体,来对付无穷无尽的抗原呢?原来抗体有一个奇特的技能,那就是每个抗体蛋白都有一个结构灵活的可变区,就像橡皮泥一样,可以针对不同的抗原变化出不同的形状来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只要有一种外来抗原入侵,总会诱导出一种抗体来与之结合,然后启动一系列的清除程序。
分泌抗体的任务主要由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完成。以新冠病毒为例,当病毒侵入机体后,免疫系统被激活,B细胞闻风而动,立即对新冠病毒的表面蛋白进行识别认证。这些表面蛋白都是典型的抗原,一旦免疫系统断定这些蛋白质非我族类,就会意识到有外敌入侵,于是立即启动响应机制。免疫系统开足马力,开始大量生产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。
新冠病毒进入呼吸道后,首先会遇到抗体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狙击。如果狙击力度足够,细胞因子很快就会把病毒消灭,患者几乎不会表现出任何病症,这就是无症状感染。
如果细胞因子没能把病毒彻底清除,但仍把病毒遏制在上呼吸道,不会感染肺部,患者就会出现咳嗽、喉咙痛、肌肉酸疼和发热等轻度症状。如果病情没有进一步发展,对健康并无大碍,基本等同于一次普通感冒。
但如果患者是老人,免疫系统在和新冠病毒的对峙中无法占据上风,同时又感觉自己输不起,于是细胞因子失控,毫无秩序地一拥而上,试图将病毒群殴而死,结果还没来得及制服病毒,却使靶细胞出现弥漫性损伤。肺泡上皮细胞往往首先遭到破坏,各种免疫细胞、细胞因子和黏液在肺组织大量聚集,造成严重阻塞,妨碍气体交换,导致肺泡细胞大量失能,造成呼吸困难及多器官功能障碍。这就是重症患者,稍有不慎就会死亡。特别是对于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,在细胞因子风暴的作用下病情雪上加霜,死亡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。而在整个过程中,病毒只是引发了骚乱,其他时候都没有造成明显的破坏。宿主的死亡,主要归因于自身的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炎症反应。
活性氧在炎症反应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抗氧化剂可以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水平。维生素C就是典型的抗氧化剂,服用维生素C对于新冠病毒患者有益,可以降低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,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。维生素C在身体内的代谢规则是“按需摄入,即产即用”,不需要多吃,吃多了也留不下,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。如果平时蔬菜水果吃得非常少,在感染新冠期间只要及时补充,直接就可以被肠道吸收,这就是“即产即用”。
明白了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中的重要作用,为什么营养与免疫系统的能力密切相关呢?
第一点是关于免疫系统原材料的。我们知道人体免疫系统由一系列部件组成,人体免疫系统的各种免疫细胞都由蛋白质组成。比如抗体、细胞因子、溶菌酶和C反应蛋白,它们的本质都是蛋白质。可以说,蛋白质就是免疫系统的基石。蛋白质对免疫系统来说这么重要,那靠什么得来呢?就靠饮食。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,在极度缺乏食物的地区,儿童和妇女病死率排名第一的原因就是感染。因为食物缺乏,蛋白质摄入过少引发了营养不良,在面对外来的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这些病原体的时候,他们的免疫力跟不上,感染后的情况更容易恶化,进而导致死亡。
第二点是关于免疫反应调节过程。很多人觉得免疫力越强越好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免疫力太低打不死病毒,太高又容易把体内的组织当成敌人,误伤自己,所以免疫力高低合不合适就很重要。免疫调节,指的就是把免疫力调整到合适的水平。那哪些成分可以参与调节过程呢?不少营养素,比如n-3脂肪酸、维生素A、C、D、E,以及矿物质锌、硒、铁、铜,都是我们目前知道的免疫调节剂。这当中不少营养素还会双向调节免疫,就是在不同的疾病中,或者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,既可以提高免疫力,也可以降低免疫力。
第三点是关于免疫细胞所在部位,免疫细胞大部分集中在消化系统里。因为免疫细胞主要就是用来抵御一些外来物的,而身体里最常见的外来物就是食物。而且,我们常说“病从口入”,各种细菌和病毒,很可能混合在食物里进入人体。所以,我们的消化系统,特别是肠道,是营养吸收和免疫反应共同的场所。所以,营养和免疫系统的关系特别密切:营养素是免疫反应的原材料,也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,营养吸收和免疫反应还有共同的场所,就是肠道。
对应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个关系,我们如何饮食才能提高免疫力呢?
第一件事,摄入足量的蛋白质,确保免疫系统原材料管够。
免疫系统的原材料是消耗品,蛋白质补给到位,整个免疫系统才能正常运行。在饮食过程中多摄入“优质蛋白”,到底什么是“优质蛋白”呢?我们得看蛋白质内部的搭配。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有10万种蛋白质,但组成这些蛋白质的,只有大概20种氨基酸。在这20种氨基酸中,有近一半是人体没办法合成的,一定要从食物中获取,它们被叫作“必需氨基酸”。如果有一种食物,它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、数量充足,我们就叫它“优质蛋白”。普通的鱼肉蛋奶和大豆类制品,都是优质蛋白的来源。要补充蛋白质,“吃什么”没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“吃足量”。
有了免疫细胞和各种免疫蛋白,相当于部署好了作战部队,还得有调节剂来指挥,这就是我们可以做的第二件事,均衡饮食,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、维生素D、锌、omega-3脂肪酸、维生素E,让天然免疫调节剂保持免疫平衡。在新冠疫情期间,我们需要一个“抗病毒饮食方案”。那我们来看看,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“抗病毒营养膳食指导”到底长什么样。食物多样、谷类为主;多吃蔬果、奶类大豆;适量吃鱼、禽、蛋、瘦肉;少盐少油,足量饮水;它有四个要点:保证能量充足,多吃鱼肉蛋奶,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多喝水。
战胜病毒最终依靠身体的免疫力,免疫力除了与营养饮食相关,还与我们的肠道菌群内共生系统、与我们小时候生长的环境,得过的疾病,和我们的经历相关,这是免疫系统的力量源泉,提升人体的免疫力,我们任重道远。
所属类别: 行业资讯